首页 资讯 正文

连云港海州:“食”刻守护,让舌尖上的烟火更安心

体育正文 22 0

连云港海州:“食”刻守护,让舌尖上的烟火更安心

连云港海州:“食”刻守护,让舌尖上的烟火更安心

早上8点(diǎn)半,安徽来安县的(de)村民占师傅在县第二人民医院看上了南京专家的门诊;上午10点55分,安徽小伙周亮亮点击“长三角招聘专区(zhuānqū)”向浙江企业(qǐyè)投出简历;晚上6点30分,昆山花桥地铁站(dìtiězhàn),苏州与上海轨交11号线在此交会,乘客们手持社保卡(shèbǎokǎ)一刷即过。这一幕幕便捷的生活场景,汇成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“一体化”与“高质量”交出的民生答卷。 在医疗共享、就业协作、文旅融合、能源互济等领域,三省一市深耕细作,将203项政务(zhèngwù)服务接入“一网通办(bàn)”平台,让78项居民服务实现长三角“一卡通用(yòng)”。一张张社保卡跨省通用,一条条地铁高铁纵横交错,一个个就业服务推荐24小时在线……长三角的民生幸福(xìngfú)图景愈加清晰动人(dòngrén)。 民生共享(gòngxiǎng),突破跨省医疗服务壁垒 长三角地区人员流动性大,跨省异地就医需求旺盛(wàngshèng)。当庞大的跨省就医需求遇上制度藩篱,一场关乎生命健康的改革(gǎigé)愈显迫切,长三角三省一市以改革创新不断破除民生服务(fúwù)的地理边界。 “过去报销单是压在心头的山,现在(xiànzài)结算单成了口袋里的云。”家住江苏(jiāngsū)睢宁县却需经常赴(fù)上海九院看病的中学老师周金峰,一直受到异地报销的困扰。如今,压力已化为指尖的轻盈,像他一样的跨省就医者(zhě),终于卸下心头重负。 截至今年5月底,江苏已开通长三角地区直接结算(jiésuàn)(jiésuàn)医药机构45500家,较2024年同期增加1601家。结算服务的“同心圆”持续扩大:长三角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范围(fànwéi)也在持续拓展(tuòzhǎn),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种跨省直接结算。 医疗服务协同冲破地理界限,催生一个“流动(liúdòng)的春天”。南京医科大学第二(dìèr)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(zhǔrènyīshī)刘梅,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,赶到安徽滁州市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接诊(jiēzhěn)。而仅2024年一年,像刘梅这样(zhèyàng)的长三角三甲医院医疗专家到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超600人次,接诊4700余人次,指导开展四类手术超90台次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兴医院项目加快建设,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嘉善分院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建成投用,浙江省肿瘤医院与宿州市立(lì)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……一批又一批长三角医疗(yīliáo)合作项目落地见实效,释放出更(gèng)强劲的“一体化”红利。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人(rén)免去跨省市奔波,便捷(biànjié)共享外省市的优质医疗资源。 长三角卫生和健康专题合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,一年以来,合作组牵头实施沪苏浙(sūzhè)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。皖北八市102个二级以上(yǐshàng)医疗机构(yīliáojīgòu)与沪苏浙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医联体、专科联盟(liánméng)、合作办院等形式,合作开展各类医疗项目690个。 从(cóng)专家坐诊到检查结果互认,从联合诊室建设到远程会诊覆盖,一场场打破(dǎpò)行政壁垒的跨域合作,让医疗资源不再被地域束缚(shùfù),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写下鲜活的注脚。 就业赋能,端稳家门口的“幸福(xìngfú)饭碗” 江苏省2025届春季促就业(jiùyè)攻坚行动高端装备制造、新兴数字产业(chǎnyè)专场招聘会现场。刘莉 摄 (视觉江苏网供图)就业,是撬动民生福祉的支点,一头(yītóu)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连着民生冷暖。 当人才流动的渴望遭遇信息壁垒,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破局,合力为求职者开拓(kāituò)就业(jiùyè)服务的新路径。 去年以来,江苏省人社厅积极会商上海(shànghǎi)、浙江、安徽人社部门,依托“就在江苏”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推进“长三角招聘专区”建设(jiànshè)。专区整合三省一市56个设区市和市辖区(shìxiáqū)人社部门的求职招聘服务资源,实现就业信息“一站式”展示、招聘岗位“一体式”检索以及求职简历“一键式”投递。这也是全国(quánguó)率先实现跨省域公共(gōnggòng)人力资源(rénlìzīyuán)数据共享的政务服务平台。 2024年12月,在“苏皖招聘专区”基础上升级(shēngjí)打造的“长三角招聘专区”正式上线,三省一市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通过专区可(kě)实现“云对接”。平台上线至今,注册企业单位近(jìn)30万家,归集岗位累计超500万个,简历投递(tóudì)27.37万份(wànfèn),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0万人次。 今年端午节前夕,老家河北邯郸的00后青年李浩便在(zài)这家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“店铺”,拿到(nádào)了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offer。“顿时(dùnshí)觉得家里的粽子更香了。”李浩的欣喜,印证了平台赋予个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(gǎn)。 就业与教育(jiàoyù),如同车之两轮、鸟之双翼,向来同频共振、互为支撑。在长三角,教育协同发展的(de)浪潮也正奔涌向前。 去年(nián)12月,长三角地区高等继续教育联盟成立大会(huì)召开,长三角地区高等继续教育联盟与(yǔ)G60科创走廊以及“三省一市(yīshì)”高校继续教育行业协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;今年5月,长三角三省一市职业教育学(协)会2025年会长工作会议召开……一系列实打实的(de)举措,共同勾勒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立体图景。 在江苏这片创新沃土上(shàng),与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地区跨省(kuàshěng)联合开展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(xiàngmù)正如火如荼。江苏积极与长三角地区跨省联合开展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,昆山(kūnshān)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加快建设,学校目前设有14个本科专业和5个硕士研究生项目,在校学生超1900名。 这些协同育人的探索,正为长三角的未来发展(fāzhǎn)源源不断(yuányuánbùduàn)地输送高质量人才,不断夯实“幸福饭碗”的根基。 文旅共融,绘就诗意栖居新蓝图(lántú) 5月19日,镇江市(zhènjiāngshì)文化馆演员(yǎnyuán)在上海火车站迎接银发游客(yóukè)。(新华社发)端午假期,第十二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(江苏金坛站)开幕,活动吸引数百位沪苏浙皖运动爱好者尽情参与、观光消费。 去年6月,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江苏省(jiāngsūshěng)主会场,“江南水乡·斗米尺布”等首批10条文物主题游径(yóujìng)正式发布,这些(zhèxiē)游径如同时光的邮差,串联起三省一市的千年记忆。 2024第十二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暨长三角穿越赛现场。 毛伟骏 摄 (视觉(shìjué)江苏网供图)去年10月,在(zài)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(de)赛道上,骑手穿越苏浙两省湖岸线,领略“东方山水韵,自在长三角”的风采,丈量着“一体化(yītǐhuà)”的温度。 这一年(yīnián),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各地的文旅交融愈发频繁。而这背后,有一张“无形的网”在默默支撑——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长三角 “一卡通(yīkǎtōng)”。来自昆山杜克大学(dùkèdàxué)的留学生骑手汤姆,可凭第三代社保卡,刷卡乘地铁抵达苏州东太湖度假区。 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,长三角“一卡通”拓点扩面,优化(yōuhuà)场景应用,长三角区域3092个文旅场馆,游客持卡“一卡通游”。截至2024年底(niándǐ),长三角区域实体(shítǐ)和电子社保卡持卡(kǎchíkǎ)人数分别达到2.41亿和2亿。 这张“卡(kǎ)”昭示着:长三角的(de)文旅共融,最终落点是让人民群众在“诗与远方”中,触摸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。“交通一卡通(yīkǎtōng)乘”让出行(chūxíng)畅通无阻,“补贴一卡通领” 让惠民(huìmín)政策直达人心,“政务一卡通办”让办事不再繁琐,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2.55万家医疗机构和7.02万家药店的“医保一卡通结” 让健康更有保障。 能源(néngyuán)协作,推动要素跨域优化配置 长三角是我国(wǒguó)主要(zhǔyào)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。巨大的能源需求与有限的本地(běndì)资源禀赋,构成区域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,长三角的答案是“分工协同”。 2024年(nián)7月、8月迎峰度夏期间,浙江与安徽开启电力置换互济,首日两省用电高峰时段分别受入(shòurù)对方省份100万千瓦电力,总置换电量(diànliàng)达300万千瓦时。 “安徽有(yǒu)峰峦,江苏有江海”,去年7月31日(rì),安徽宁国市,龙潭抽水蓄能电站工地上铁臂挥舞,苏皖(sūwǎn)两省常务副省长共同宣布项目正式开工。 江苏省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,总装机120万千瓦的(de)抽水蓄能电站有“超级充电宝”之称,在全国首开“建设在皖,服务于苏”模式(móshì),打造“省级能源互济互助”新样板。投产后年发电量可满足百万家庭需求,促进新能源消纳约15亿千瓦时。“这是(zhèshì)要素跨域优化(yōuhuà)配置的典范(diǎnfàn),为全国区域协作蹚出了一条(yītiáo)值得借鉴的新路。”一位能源专家如是评价。 能源是工业的“粮食”,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业体系发达,如何在有限的版图上协同拓展能源维度,实现(shíxiàn)高效利用与绿色(lǜsè)转型? 答案在于更深层次的协作:上海青浦、江苏吴江、浙江嘉善三地供电(gōngdiàn)公司签署了供电服务“异地办理”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“跨域联动、一网通办”的供电服务模式;浙江与安徽在新安江流域推行“水质对(duì)赌”模式,将生态保护与绿电开发(kāifā)收益挂钩,实现环境与经济(jīngjì)双赢。 协同发力,成效斐然。5月29日,国网江苏电力消息显示:江苏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(yìqiānwǎ),达1.01亿千瓦,成为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首个新能源装机“破亿”省份。截至4月末,长三角地区新能源装机总量超2.32亿千瓦,绿色(lǜsè)低碳转型步伐走在全国(quánguó)前列。 面向未来,蓝图更加清晰。国网江苏电力发展部副主任高正平表示,江苏还将推广一批直流输电工程,在南通至苏州两市间(jiān)建设直流输电通道,在不重复占用土地(tǔdì)资源的(de)基础上,破解新能源“跨江(kuàjiāng)”难题,加速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进程。 新华日报·交汇点(jiāohuìdiǎn)记者 倪敏 许愿
连云港海州:“食”刻守护,让舌尖上的烟火更安心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